close

  官員圈
  圈子
  官員圈、娛樂圈、朋友圈、校友圈、老鄉圈……套用一個俗套的句式:有人在的地方,就有圈子。如今,圈子卻有被“玩壞了”的節奏:官員圈中貪腐不少,娛樂圈中黃賭毒頻出。除了感嘆“貴圈真亂”之外,我們是不是該好好想想,假如圈子是一種不可避免的生活方式,我們該如何與圈子好好相處。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一次中紀委全體會議上指出,有的幹部信奉拉幫結派的“圈子文化”,整天琢磨拉關係、找門路,分析某某是誰的人,某某是誰提拔的,該同誰搞搞關係、套套近乎,看看能抱上誰的大腿。
  契訶夫有名作“套中人”,其實人都是“圈中人”——茹毛飲血的遠古時代,人類必須圍圈而居,相互用體溫取暖、抵禦猛獸侵襲、共同獵取食物、對抗自然災害。即使到了今天,人類仍是“圈子生物”,“圈子化生存”仍然是人類的一種生活方式、生存狀態、生命參數。人以群分,物以類聚,分與聚說到底都是圈子在作怪。非但不同人有不同圈子,同一人在不同時間也分屬多個圈子,除了物理隔離(如魯濱遜),極少人能夠離“圈”索居。
  在古代政治生態中,“圈子”一直是個重要的關鍵詞。封建官場,大官拉幫結派圍圈子,黨同伐異護圈子;小官投石問路找圈子,削尖腦袋鑽圈子。“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以血緣劃圈,“××系”和“××幫”以地緣劃圈,“靠山吃山”以行業劃圈,“官商一家親”以金錢劃圈。大圈套著小圈,小圈中還有核心圈,諸多圈子,環環相扣,錯綜複雜。
  圈子有大有小、有雅有俗、有清有濁,不可一概而論。官場圈子有沆瀣一氣的臭味相投,也有志同道合的君子之交。往往前者居多,此乃圈子宿命。既為圈子,對內要有向心力,對外產生排斥力,如車輻集中於車轂,否則就潰不成“圈”。官場圈子“向心力”來自何方?來自結成利益集團之後獲利能力的提升,來自每位“圈中人”實現個人利益最大化——求官的得官,求財的招財,求庇蔭的找到大樹,各得其所。可惜,在這個零和甚至負和博弈中,埋單的卻是國家和人民。官場圈子最常乾兩件事:帶病提拔、官商勾結,前者損害黨紀政紀,後者涉及職務犯罪、危及市場公平,為法治社會所不容。排斥力則直接表現在對“圈外人”的排擠、打壓上,造成官場傾軋,互相拆臺。
  以利交者,利盡則散!一旦進入某個權力做媒、利益媾和的圈子,結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捆綁關係,樹倒了,猢猻未能安然散去。受到黨紀國法清算時,“一鍋端”、“冚家鏟”現象不是個別。一個官員倒下,秘書、情婦、司機紛紛落馬,教訓殊深。人不能不進圈子,但不能亂進圈子,小心“圈子”把你圈進去。
  (練洪洋)  (原標題:別讓“圈子”把你圈進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h82xhjaj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