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廣東公益恤孤助學促進會舉辦成立十周年感恩聯誼會,代會長王頌湯與創辦元老、嘉賓、志願者共同慶祝 羊城晚報記者 陳文筆攝
  羊城晚報記者 豐西西
  2004年5月10日的羊城晚報,頭版頭條《苦跑41枚公章才成好事》,記錄了一個民間慈善團體誕生過程的迂迴曲折。12個發起人歷時一年半,跑了多少個單位,歷經了多少波折,最終拿到那一張“準生證”時的喜悅,廣東公益恤孤助學促進會代會長王頌湯至今記憶猶新。
  時光荏苒,一晃十年,這一連串數字讓年近八旬的王頌湯頗感欣慰:資助17520個孤貧學子,救治336名病童,募集7446萬元善款……這些數字,是這個草根慈善組織從破土萌芽到茁壯成長的全程記錄,也是這一群充滿理想和人文關懷的人們十年如一日堅持的結果。
  “我們不從事任何經營性活動,財務收支完全公開,領導不領取任何報酬,一切運作高度公開透明”——十年前的承諾堅持至今,這個草根慈善社團已成為廣東民間社團的“一面旗幟”。如果把它比喻成充滿活力的生命,那麼流淌在它血管里的就是“認真”,深入骨髓的是“奉獻”,而“誠信”則是它的靈魂。
  緣起 “大佬”催生
  廣東公益恤孤助學促進會的故事,要從2002年說起。是年12月26日,在廣州遠洋賓館,一場特殊的聚會在這裡舉行。
  國務院原副秘書長安成信專程從北京趕來,九屆全國政協常委、廣東省八屆政協副主席林東海來了,原廣州軍區少將、保利南方公司原總經理董兆良也來了。還有廣東省八屆政協常委、省政府原副秘書長蔣月明;原省環保局局長王蔭焜;廣東省二輕廳原廳長、省九屆政協委員朱淇;廣東省交通集團有限公司原副董事長、省九屆政協委員謝鑒明;時任廣東糧油進出口公司總經理李子榮;廣東省委黨校教授宋子和;還有時任珠江電影製片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廖曙輝;廣東民間藝術博物館(陳家祠)館長、廣州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李卓祺等等,來自政壇、軍界、商界、學術界和文化界的11位成功人士,就在遠洋賓館里,與廣州遠洋公司原總經理、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王頌湯商量著一件重要的事——他們要成立一個民間慈善團體,無償資助廣東農村地區貧困家庭的子女,特別是孤兒,完成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與生活。
  12位重量級人物,為何會有著這樣的一個願望?當時國內有希望工程,也有不少助學的慈善團體,還有慈善會,為何要另外成立一個?這要從王頌湯說起。
  王頌湯是一個對困難群體有著特殊感情的人,在職時就曾陸續資助過不少農村孤貧兒童上學。退休後的王頌湯一如既往地古道熱腸。
  有一次,在和一位老客戶聊天時,談起廣東雖然經濟發展迅速,可仍有不少貧困家庭的孩子面臨失學困境時,老友的一句話讓王頌湯動了心:“王總,要不你辦一個基金會吧,專門資助失學兒童……”而老友的另一句話也讓他有些沉重,“現在很多基金會我不放心,如果你做,我第一個捐錢。”
  王頌湯咨詢了當時廣東省希望工程辦公室,對方透露,當時確實有基金會遭遇“信任危機”,如果有一些權威人士進入助學群體,也許會讓更多的貧困學子得到幫助。
  於是,王頌湯便找到了這11位“大佬”,因而有了這樣的一次特殊聚會。
  改名 一波三折
  成立一個基金會,對於這些身經百戰的“大佬”們來說還真是一件新鮮事。第一次發起人會議上,大家一致通過:社團將不從事任何營利性經營活動,財務收支完全公開,確保捐款的安全;社團領導不領工資、津貼等任何報酬。他們還給基金會取了一個響亮的名字——“廣東為了明天孤兒教育慈善基金會”。
  儘管不熟悉,可大家還是信心滿滿。都是各個領域德高望重的老領導,人脈和權威仍在,和人一說,承諾的捐款還真不少。可首先要做的不是捐款,而是需要一個主管單位。因為按照當時的規定,成立基金會的條件除了資金、辦公場地、名稱、組織活動形式等要求外,必須以省直機關為主管單位。
  一開始,大家把目光投向了省政協,林東海和蔣月明當即表示,一定促成辦好此事。可2003年初,省政協換屆,所有掛靠單位脫鉤,以後再不接受掛飼暗南敕淞絲鍘�
  此時,省僑辦的及時出手讓“大佬們”看到了希望,2003年4月,省僑辦發出紅頭文件,正式批覆:同意作為基金會的主管單位。而此時,又有一位“行家”提醒,國家正在清理整頓基金會,為防難以批准,不如改成“促進會”,就叫“廣東陽光助學促進會”。
  名字一換,此前的工作幾乎全部重來。主管單位的報告要重新打,重新等批覆等等,可發起人們並沒有嫌麻煩,從頭開始。
  2003年6月,新的批覆終於下來,原以為此後的路會順暢無阻,然而,主管部門說,發起人都不是華僑,僑辦做主管單位不合適。
  一波三折,發起人們有些生氣:“我們一不為名,二不為利,想做點好事為何這麼難?”十年後的今天,當王頌湯再度談起當時經歷的迂迴曲折時,已然平靜:“當年社會對發展慈善事業的認知以及政策環境和現在不一樣,因此遇到了一些障礙。”
  最終未成功掛靠省僑辦,蔣月明和王頌湯找到了當時的廣東省民政廳廳長楊華維。此時已是2003年11月19日。熱情的楊華維當場就答應了他們的請求,而且還親自為促進會定了名:就叫“廣東公益恤孤助學促進會”。就這樣,省民政廳作為主管單位,民間組織管理局依法依規辦理登記、審批手續。
  獲得批准到真正成立之間還有一段時間,這一段時間里,王頌湯和其他發起人們跑了多少個單位已經記不清楚。從刻公章、開賬戶,到申辦免稅票據,數得著的就是那“41枚公章”,這還不包括“白忙活”的其他工作。
  堅守 誠信透明
  好事多磨。2004年5月15日,在經歷了一年半的奔波後,廣東公益恤孤助學促進會的第一次成立大會順利召開。而就在成立大會召開前夕,已有30多萬元人民幣到賬。一位60多歲的美國老人匯來的2.5萬美元成了恤孤會的首筆捐款,而一位海歸博士得知促進會可以成立後,一下子拿出了10萬元……於是,就像是一場接力賽,一筆又一筆捐款進入了恤孤會的賬戶,第一年就收到了103萬元的捐款。
  信守著一開始的承諾,本著為社會善良人士構建一個可信任平臺,協助他們實現幫助弱勢群體願望的宗旨,恤孤會將資助捐贈與行政管理費用隔絕開來;十年裡,恤孤會的領導,包括十年來全職每天上班的副會長兼秘書長都不領取工資、津貼等任何報酬,所有資助捐贈全額用於資助,放棄按法規提留10%以內的管理費,管理費由理事和友人捐助。而且沒有“三公”消費、職務消費和理事會基金,人來客往,誰接待誰負責。
  這些要求在王頌湯看來就是“死命令”,無論如何都不可逾越:“捐贈人出於信任,委托我們為貧困孩子送去援助,我們不能辜負這份信任。”
  恤孤會還向捐贈人發出了公開信:“我們完全有責任讓您瞭解您和其他捐贈人所捐善款的實際使用情況,我們誠心地邀請您或您派律師、財會等專業人士,在任何時候,可以在事先不通知我們的情況下,前來查詢、審核和指導,我們將提供全部資料和工作方便。”這封公開信並未對恤孤會的工作造成麻煩,“反而來查來審的人更相信我們了”。記者留意到,十年來,恤孤會堅持在官網上公佈每月財務報表和具體到人次的捐贈明細表、資助清單、助學款匯付清單,救助病童的每月統計和每個案的醫療診斷書、貧困證明和申請表、救助款簽收表等。
  “把好事做好”,這是王頌湯經常提醒恤孤會同事的一句話。在他看來,恤孤會不僅要做慈善,還要保衛慈善事業的高尚純潔。正因如此,恤孤會也曾經拒絕了一些看來很誘人的合作項目和捐贈,包括一筆2000萬元捐款。
  王頌湯表示,不求大,先做好,再做強,也是一種誠信。而“船王”心裡,誠信其實也是一種不花本錢的投資,而且回報很高。2008年7月,恤孤會主動申請會計師事務所對成立以來(2004年-2007年)的財務進行審計,正因為這種誠信與透明,審計結束後,事務所的會計師們都紛紛捐款,成為了恤孤會的“粉絲”。
  訪貧 十年不輟
  不拿錢還幹活,而且一干就是十年,為什麼?王頌湯笑言,許多人都不敢相信。可在他眼裡,這並不是新奇事。“我們的理事都不在這裡拿錢。對於我來說,錢不在多,能夠維持正常的生活就行,可那些貧困的孩子是連生存都很難維持的。”
  說起這些孤貧孩子,王頌湯表情嚴肅,他說,最讓他心痛的是那些生病的孤貧兒童。他們的家庭已經陷入貧窮的深淵,而弱小的生命竟也搖搖欲墜。“盡我們所能地幫助他們,這不是同情心的施捨,而是幫他們實現希望。”王頌湯說,這也是他堅持十年的最重要的原因,“我們提倡受施不忘恩,不是限於不忘施恩者,而是要像施恩於己的人一樣,在有條件時去幫助別人。”
  也許正是因為這樣的理念,十年裡,無論路途遙遠還是舟車勞頓,王頌湯從來都堅持跟隨志願者的家訪團隊下鄉,走訪一戶又一戶孤貧家庭。每一次下鄉,他都會跟當地提出三個要求:不准受助對象列隊歡迎、打標語口號;不接受錦旗牌匾;不請客送禮搞招待。而這三個看似嚴苛的要求卻成為了恤孤會的名片之一,贏得了捐贈人們的信任與尊重。
  十年家訪,王頌湯心裡一直念念不忘的還是那個叫戴文才的6歲男孩。2010年5月30日,恤孤會去遂溪縣港門鎮訪貧助學。
  那是一間破敗得幾乎一無所有的暗屋,連床都沒有,戴文才就躺在連稻草都沒有鋪的泥地上。妹妹剛出生時,有精神疾病的媽媽就離家出走了,父親因病無錢醫治而早逝。那一年除夕,兩歲多的妹妹掉到尿桶里溺死,6歲的他獨自將妹妹的遺體搬到山裡埋葬。好不容易走失的母親終於回家了,可不久後又離世了……
  村裡一名老太太拉著志願者的手,希望他能夠帶走戴文才,當時情形催人淚下。在離遂溪並不遙遠的廣州,每一天都發生著一擲千金的事情,可戴文才們卻用幼小的靈魂與命運抗爭著。“我們始終忘不了那些窮孩子的苦難,我們有義務為之吶喊。”
  最終,在恤孤會的幫助下,有一位好心人願意認養戴文才,並將他送入學校念書。當再次見到戴文才時,他還是瘦瘦小小,可已經穿上了整潔的衣衫,這也讓王頌湯的眼睛再次濕潤。“這定將成為我們漫長人生經歷中彌足珍貴的美好回憶,這就是我們希望得到的唯一回報。”王頌湯引用了恤孤會剛成立時的畫冊上的一句話,表達了自己此刻的心情。
  攜手 志願同行
  王頌湯的堅持並非一個人在戰鬥,在他眼裡,志願者是恤孤會各項工作和能力、資源的有力保證。截至2014年4月,恤孤會旗下已集結2027名志願者,去年參加志願服務54658人時。王頌湯告訴記者,從訪貧助學行,到仲夏夜慈善音樂會,再到義拍義賣會等等,恤孤會所有大型活動都離不開志願者的無私付出,他們耐心又細心地做好每一個細節,大到統籌策劃,小到照顧孩子的起居,精心安排著每一次恤孤會的活動。
  這些年來,許多志願者其實就是恤孤會的捐贈人。如今已是廣東公益恤孤助學促進會項目合作部部長的陳崗曾經就是一名捐贈人。他告訴記者,為了取得捐贈人的充分信任,恤孤會鼓勵捐贈人先來做志願者,瞭解機構的運作後再決定是否要捐贈。2005年,陳崗就成為了恤孤會的一名志願者,曾經與其他志願者一起赴英德訪貧。
  2009年,陳崗進入恤孤會項目合作部,有著媒體工作經歷的他先是做文字工作,然後慢慢接觸到了籌資工作。而此時的陳崗依然是一名志願者,他有著自己的工作,卻在工作之餘和周末將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為恤孤會的籌款中來。
  陳崗告訴記者,絕大多數志願者都是因恤孤會的口碑而前來,因為恤孤會“天生基因好”——公開透明度高,工作流程規範,籌款形式多樣化,因此在籌款過程中也十分有優勢。從2005年至今,陳崗一直在恤孤會義務服務著,對此他坦言,在這裡做志願服務時他感受到了自身的成長。“所有的志願者之間都是平等友愛的,在幫助那些貧困孩子的過程中,我們自己也在成長,這也是我堅持這麼多年的最重要的原因。”
  同樣是2005年就接觸到恤孤會的麥潔萍已是志願者中的“大姐大”,她是志願者聯絡部的主要負責人,和所有的志願者一樣,她也有自己的工作,但她卻利用工作之餘和周末為恤孤會做了許多大型的策劃與統籌。“很多人以為志願者就是頂著無私奉獻的光環,其實我們自己在這個過程中收穫得更多。”麥潔萍告訴記者,每當看到在自己和同伴的努力下,貧困的孩子能得到幫助時,內心會有別樣的榮耀感,“這是對我們價值的肯定”。
  因為志願者們的付出,也讓恤孤會節省了不少行政開支。至如今,恤孤會的志願者們經常自掏腰包解決下鄉家訪的食宿,就算再苦再累,他們仍在堅持,而這種堅持也成了恤孤會前行的巨大動力。 編輯: 鄔嘉宏
   1
  恤孤助學十年 晚報持續關註
  羊城晚報訊 記者豐西西報道:5月25日,廣東公益恤孤助學促進會成立十周年感恩聯誼會在廣州舉行。聯誼會主要回顧了恤孤會成立十年來的成長歷程和工作情況。廣東公益恤孤助學促進會代會長兼秘書長王頌湯致辭,羊城晚報報業集團管委會委員、羊城晚報社社委許志權作為媒體合作單位代表講話。
  王頌湯對社會各界十年來關註與支持恤孤會表達了衷心的感謝,他表示,恤孤會將繼續努力,本著“把好事做好”的原則,為更多困境兒童送去溫暖和希望。
  許志權表示,早在12年前,恤孤會還在籌備階段時,《羊城晚報》就已關註。除了持續跟蹤報道外,多年來,羊城晚報還與恤孤會多次開展合作:從2011年聯手發起“溫情廣東恤孤助學走進清遠”大型活動,到2012年“恤孤助學走進徐聞”,再到聯合舉辦“第六屆仲夏夜慈善音樂會”以及2013年的“訪貧助學走進廉江”等,引發了社會強烈反響,2014年1月,羊城晚報報業集團與恤孤會簽訂《關於公益事業全面合作協議》。許志權表示,媒體人肩負重任,有責任傳播正能量、弘揚社會正氣,為公益慈善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捐贈人代表、受助學生代表等相繼發言。恤孤會的發起人、歷任理事以及來自各行各業的志願者等共600餘人參加了聯誼會。
  成立於2004年5月15日的廣東公益恤孤助學促進會,是南粵首家民間慈善社團,由12名來自社會各界的老幹部自行發起。十年來,恤孤會秉持“依法辦會、誠信辦會、透明辦會和節約辦會”的工作原則,以無償資助農村貧困孤兒和貧困學生為核心業務,從一開始只有幾萬元註冊資金和兩名志願者,發展至今已有14244人次熱心人士、企業和單位捐贈了7446.03萬元善款;志願者的人數也達到了2027名。
  據介紹,十年裡,恤孤會走遍了廣東省33個縣(區、市)的每一條村落,資助了17520名孤兒和貧困學生上學和生活,救助了336名重症貧童(截至5月14日)。憑藉其誠信、廉潔、公開、嚴謹的工作體制和運行機制,獲得了“中華慈善獎”、“南粵慈善獎”、“廣東省扶貧濟困優秀團隊”、“廣東省扶貧濟困優秀項目”等一系列榮譽。
  “廣東恤孤會”十年大事記
  ●2004年5月15日召開成立大會
  ●2004年10月30日,訪貧助學河源行,首次組織珠三角150名熱心市民參加,募捐19.98萬元,資助123名孤貧學生
  ●2005年11月20日,在首屆“中華慈善大會”上榮獲中國慈善界最高榮譽——中華慈善獎
  ●2006年6月20日,首次與廣東電視臺合作,錄製第一期以公益慈善為主題的專欄節目“情暖珠江”,7月30日舉辦“情暖珠江”雲浮行
  ●2007年7月15日,舉辦第一屆仲夏夜慈善音樂會,資助河源、英德152名貧困職中生
  ●2007年12月30日,被核准為廣東省首批四家可對捐贈稅前扣除的社團之一
  ●2008年6月23日,首獲了第一份與企業合作的捐贈協議
  ●2009年4月18日,成功舉辦“千名孤兒省會行”的第一批韶關地區孤兒廣州之行,之後又邀請清遠地區的孤兒前來,共有1030名受資助學生來到廣州,游覽大學城、參觀科學中心,和愛心人士見面等
  ●2010年1月23日,推出專門普及平民慈善的公益項目——“愛滿罐”,至2013年12月已籌資70餘萬元,資助了162名孤貧兒童
  ●2011年12月29日,成立首個與企業合作的專項基金——愛童行專項基金
  ●2012年1月8日,舉辦首屆“結善緣助貧童——義拍義賣慈善會”,此後每年舉辦一屆,已成功舉辦三屆。第一屆的善款用於資助清遠地區的貧困學生,第二屆、第三屆的善款用於救助重症貧童,至今共募集688.13萬元
  ●2012年試開展重症貧童救助工作,救助40名病童,2013年啟動“重症貧童救助項目”,並將其列為主要的資助項目之一。
  ●2013年9月,開展“中秋思親訪貧童——千名孤貧學生大慰問”公益慈善活動,組織志願者和捐贈單位到陸河、信宜等8個地區看望1444名學生
  ●2014年1月,與羊城晚報報業集團簽訂《關於公益事業全面合作協議》,這也是恤孤會與媒體簽訂的首份全面合作協議
  ●2014年5月25日,廣東公益恤孤助學促進會成立十周年感恩聯誼會
  羊城晚報記者 豐西西
  訪貧助學項目
  “恤孤助學”,我們在路上
  十年來,恤孤會共舉辦了30多次“訪貧助學某地行”活動,其中多次與羊城晚報報業集團合作開展。通過組織社會熱心人士、捐贈人、志願者到山區貧困學生的家中探訪,瞭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同時開展一系列的募捐活動,如“仲夏夜慈善音樂會”、“結善緣·援助貧童、病童”等,動員社會力量幫助這些貧困家庭的學生。
  今年3月,恤孤會啟動了“訪貧助學連平行”,擬資助連平縣1500名孤貧學生。於5月17、18日和6月14、15日組織經培訓的志願者對當地推薦的申請資助孤貧學生進行逐戶的家訪核查,確定符合資助條件的學生名單。7月26日,將在廣州星海音樂廳舉辦“第八屆仲夏夜慈善音樂會——資助連平縣1500名貧困學生專場”。
  愛滿罐儲蓄愛
  2010年,在志願者的策划下,恤孤會推出了一個專門普及平民慈善的公益項目——“愛滿罐”。通過聚沙成塔的形式,鼓勵更多人加入,建立平民大眾的慈善平臺。至2013年12月,恤孤會通過“愛滿罐”項目,已募集善款70餘萬元,資助了162名孤貧兒童。
  成長關懷系列活動
  在經濟上資助孤貧學生的同時,還開展各項成長關懷活動,舉辦了七期的冬夏令營和兩期的藝術支教,豐富了學生知識面、啟迪他們的思想、培養他們的團隊精神;組織了49批次社會熱心人士、企業和志願者對受助學生的探訪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還舉辦了三屆“千名孤兒省會行”活動,邀請2800多名受資助的學生來到廣州,游覽大學城、參觀科學中心,和愛心人士見面。希望以此讓孩子們開闊視野、增長見識,感受社會關愛和溫暖,勇敢地面對生活。
  重症病童救助項目
  恤孤會在2012年試行救助了40名重症貧童,2013年將重症貧童救助項目列為第二項主要資助項目。每年1月舉辦“結善緣·救病童”義賣義拍慈善會救助病童,並探索集合多方社會資源救助重症貧童的途徑,共救助重症貧童336名,發放病童救助款614.99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恤孤會確定了“急需、適度、及時”的救助原則,符合慈善救急的精神,較有效地幫助了重病貧童家庭的應急需求,該項目獲“2012年度廣東扶貧濟困優秀項目”。
  羊城晚報記者 豐西西編輯: 鄔嘉宏
  (原標題:廣東公益恤孤助學促進會成立十周年 資助17520學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h82xhjaj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